Sunday, February 12, 2006

說說元宵

坐看雲起/黄敬勝牧师/12.2.2006

新年过后是元宵节。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更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。

按中国民间传统,在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

元宵节也称灯节,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,到了唐代,赏灯活动更加兴盛。

“猜灯谜”或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
民间有吃糯米制成元宵的习俗。起初这食物叫“浮圆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圆”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也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
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,元宵灯会在封建传统社会中,也给未婚男女提供相识机会,传统社会的女孩不许出外自由活动,但过节却可结伴出游,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个交谊的机会,未婚男女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。同时也是情人相会的时机。以下两诗就是描述元宵夜情境:
欧阳修《生查子 元夕》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辛弃疾《青玉案 元夕》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她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元宵节不应该只有节日的表象意义,应重思其中的内涵。当我们明白是上帝在分昼夜,作记号,定节令、日子年岁时,我们更应该在信仰里和生活中敬神爱人,尊天惜时。在美好节日里不只是与人团圆相聚,也要与神相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