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ugust 17, 2006

天天好日子

《風和日麗》黄敬勝牧师6/8/06

說起這個日子,可能心中都會有點毛毛的。

也許是傳媒的大事喧染:報章講鬼、電視演鬼、大人說鬼、小孩怕鬼。所以每每一到七月,大家就開始陷入迷信的迷思。

農曆七月十五,華人民間稱為鬼節,佛教稱為盂蘭盆節,道教稱為中元節,外國人則稱之為餓鬼節。

「盂蘭盆節」一詞,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,原意為「救倒懸」,也就是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。

至於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日,因此道士都在這一天誦經,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。

由此觀之,盂蘭盆節及中元節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普度眾生,時日一久,兩者之間的界限就逐漸模糊,形成了目前這個以孝順、博愛為宗旨的節日。

在《禮記》「月令」篇上說:「(七月)農乃登榖,天子嘗新,先薦寢廟」。在收穫的季節,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,表達對祖先的敬意,這是所謂的「薦新」或「秋嘗」。

在古代,七月舉行的祭典還有七月初七的七夕節及七月十四的秋禊。兩者的特徵都和兩性相會有關。禊,就是祓除,是在水邊舉行的洗滌身心的儀式。但祓禊舉行的場所往往也成為男女相會的所在。七夕更是明顯地以牛郎、織女相會為主題。綜上所述,我們可以說,七月舉行的活動都以溝通為方式(不管是世代或兩性的溝通),目的在求取更美好的新生活。

身為一個華人,應以理性看待文化和習俗,以感性來體會其中的精華。如果七月半的基調是孝道和溝通,那我們應看重它的真正意義,而非看重從於其儀式和無意義的燒祭和花費。同時還要對厚愛我們和賜予萬有的上帝獻上我們的感恩和敬畏。

七月十五,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,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。